段峰专门从房间拿出刚补办好的社保卡给记者看,满脸自豪,怎么也没想到,去补办个社保卡的工夫,跟总书记聊上了家常。
现在,我们林场的有林地面积达到115万亩,70%已开发成碳汇产品。河北鸿蒙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薛志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62亿度,相当于500多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强调,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协同发展光伏、风电、氢能,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海上风电,构建稳定可靠、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全省上下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如期完成。在此基础上,拓展至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行业,7个重点行业265家企业计划3年内完成创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
聚焦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和产业集群,河北去年开始大力实施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行动。在张家口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示范项目现场,3号风电机组成功完成吊装。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供图曹国鑫将自己能以作者身份出现在世界顶尖期刊上的原因归结为在田间地头获得的第一手数据。
一个院落、几间农房,科技小院依托涉农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力量,为乡村打造了一片希望的田野。经过治理,昔日的盐碱滩逐渐变成米粮川。2009年10月,科技小院刚建成不到半年,师生们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没有增加任何的投入,在北油村的示范田里,第一次试验就增产了16.7%。事实上,在科技小院正式成立的36年前,农大人就曾在这里自找苦吃。
河北省曲周县德众科技小院的学生在葡萄种植园采集实验数据。回望几代中国农大青年人的实践,寻找他们选择在曲周自找苦吃的初心。
媒体曾报道,发生在张庄的治碱实践为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带来了希望。几年后,曹国鑫又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著名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一篇名为《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论文。但我想到一个问题,村里的父老乡亲谁读英文?怎么才能把研究成果用好?张福锁说。北京农业大学(即后来的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辛德惠等教师奔赴河北曲周,开展黄淮海平原科学治碱大会战。
原来,有位村民向这些高材生演示自己如何用土办法辨别农药、化肥的真假。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无法养活这里的人,大家只好用地里的盐霜制成不符合食用标准的小盐,以换取粮食。此后十余年里,在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们接力下,曲周县建成前衙葡萄、相公庄苹果、岳庄甜叶菊等10余个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驻扎着3至5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他们与农民共同劳作,开展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零距离的农业科技服务,打破了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单际国说。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供图此后,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手把手、面对面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服务,破解农业技术最后一米的瓶颈,有8万余名农民受到培训,1万多名农民成为懂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和科技致富带头人。这篇论文介绍了科技小院模式对小农户为主的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当师生们走进几近荒芜的小院时,除了杂草丛生,就是缺水少电,甚至连厕所都没有,面临的条件一如他们的前辈。前来治碱的农大人面临的第一重挑战也是生活。
曹国鑫给村民进行培训。渠边路旁,田埂沟旁,到处都被涂抹上了盐霜的白色,地里很少有农民劳作。这位村民取出一小把过磷酸钙,摊在手心里,用食指重重的蘸了一下,紧接着就把手指放进了嘴里。由于作息、饮食不规律,有人一度病倒。农技推广搞了那么多年,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能否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09年前我的团队每年能发100多篇英文论文,这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当地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耙响,不见粮归仓。科技小院学生在田间调研。
这一年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作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示。他们的驻地是盐碱重灾区曲周张庄,住的房子是漏风、漏土、漏雨的土房。
图片来源:新华社这次追肥实践取得了成功:机械追肥与其它措施配套使夏玉米亩产量提高16.7%。科技小院从白寨出发,已经遍布华北,辐射全国,仅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萌 摄经询问,这些农民缺少必要的科学知识,又担心被化肥贩子欺骗,就自己想了这样一个方法:烧舌头就是真化肥,不烧舌头就是假化肥。图片来源:新华社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到曲周向农民传授技术时,首先要做的是寻找合适的示范推广田。到1977年,粮食亩产提升到了802斤。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在麦田查看小麦长势。
数据显示,到1980年代末,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全县粮食单产由1972年的每亩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亩237公斤。图片来源:新华社在科技小院里还流传着一个村民用舌头尝化肥的故事。
此后,旱涝碱咸治理走出曲周,让3.8亿人口和4.7亿亩的低产田受益。2009年,一群自称自找苦吃的中国农大青年师生在河北曲周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总书记点赞的科技小院发源地在河北曲周。图片来源:新华社2004年,石元春建议自己的学生张福锁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推广粮食高产高效技术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以来全省新增经营主体 48.35万户,创下历史新高。算下来,平均一天有超过4000户新成员入驻。两个小时之后,营业执照和公章就拿到手。累计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78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削减至417项,削减率居全国前列水美鱼肥,土沃稻香。
河北的经营主体为啥能快速扩群?咱们省拿出了诚意满满的大红包。为了把河北建设成为投资创业首选地,咱们省下足了功夫:将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核准类和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平均的审批时限压缩了近一半,妥妥全国先进。
营商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自然愿意加入咱这个朋友圈。她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新设企业的营业执照,在服务人员指导下,顺畅完成了企业设立、刻制公章、社保登记等材料的网上提交。
咱们省像这样给力的政策相当多,退税减税降费、财政奖补、金融信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等。衡水一家公司项目开发部的张经理就收到了意外惊喜:企业原本需要缴费的审批项目,现在都能免费办理了,一个项目一下子省下了十几万。